资讯

NEWS

位置:首页 >> 资讯 >> 企业动态

蓝力电动:驱动绿色未来的重要引擎

栏目:企业动态发布时间:2025-04-11访问量:0

在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转型的双重压力下,传统燃油机械的高污染、高能耗问题日益凸显。非道路机械(如挖掘机、叉车、农业机械等)作为工业、建筑和农业领域的核心动力源,其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5%-8%,远超家用轿车。与此同时,杭州蓝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蓝力电动)移动供电技术的突破正为机械电动化提供重要支撑。

环保倒逼:从污染重灾区到零排放转型

非道路机械长期依赖柴油发动机,单台设备的氮氧化物(NOx)和颗粒物(PM)排放量可达普通汽车的数十倍。以一台20吨级挖掘机为例,其年均排放量相当于300辆家用轿车。在中国,非道路机械保有量超3000万台,每年消耗柴油约1亿吨,直接导致城市PM2.5污染的15%以上。

微信截图_20250411112434.png

电动化转型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顽疾。电动机械的零尾气排放特性,使其成为工地、矿区、港口等封闭场景的理想选择。深圳盐田港自2020年推广电动叉车和龙门吊后,港区空气污染物浓度下降40%,运营成本降低30%,印证了电动化的环境与经济双重价值。

经济账:全生命周期成本重构

尽管电动机械的购置成本比燃油设备高20%-50%,但其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显著。以一台5吨电动装载机为例:

微信截图_20250411112603.png

能耗成本:柴油版每小时油耗约15升,电耗仅需35度,按现行能源价格计算,每小时运营成本从120元降至28元;

维护成本:电动机械运动部件减少80%,维护频率降低60%,年保养费用节省超2万元;

残值潜力:退役电池可通过梯次利用进入储能领域,创造额外收益。

预计到2030年,电动非道路机械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将全面低于燃油设备,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。

技术突破:移动供电破解电动化瓶颈

非道路机械电动化的最大障碍在于电力供应灵活性。传统固定充电桩难以满足工程机械高强度、移动式作业需求,而蓝力电动创新研发的移动供电技术正打破这一僵局:

例如蓝力电动研制开发的MBB500全地形移动供电车,可以承载6吨以上的储能电池(560kWh以上),移动在各种复杂的非铺装道路上,是矿山、建筑、农场等有大中型电动机械适用的场景中必备的移动电源或应急电源。

它可以直接驱动250kW以下普通电机和电动机械;也可以通过适配变电装置,而成为可以移动到机的直流或交流充电电源,成为离网离路条件下电动机群的供电中心;它还可以在电网波谷时储电,在波峰时供电,获取电的时差利益;可以储存不能上网的风电、光电,转移到需要它们的场景上,获取电的空间差价。

未来,随着钠离子电池、智能微电网等技术的成熟,非道路机械将向“零碳自供能”进化。非道路机械电动化不是简单的动力替换,而是一场从“耗能者”到“供能者”的产业革命。当移动供电技术赋予机械“自给自足”的能力,生产力的提升将与生态保护真正同频共振。这场变革的终点,或许是一个“机械不再污染,能源随处可得”的零碳新世界。


×
添加微信好友,了解更多产品

点击复制微信号

微信号:wx888

复制成功
微信号:
添加微信好友,了解更多产品
去微信添加好友吧

电话

18625299299
销售热线

公众号

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
TOP